过敏名词
光敏性皮炎
光接触性皮炎的一种。由组织受光照后形成的抗原物质引起免疫反应所致。可单独由光线引起,也可通过外原性的光敏化学物质引起,包括磺胺药、水杨酸酰基苯胺、对氨基苯甲酸、奎宁、奎尼丁、曙红、荧光素、丫啶、美蓝等。
非变应性鼻炎
非过敏反应原因所致的鼻炎。病史中不能提供致敏物,过敏反应特异性检查均为阴性;抗变态反应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明显。有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可能与变态反应性鼻炎相象,有时二者不易鉴别。
动物皮屑
是指动物、特别是哺乳动物的皮肤脱屑。是重要的致敏物之一。小的脱屑颗粒可达下呼吸道。其抗原性物质也存在于动物的唾液、尿和其他排泄物中,所以在受动物沾染的环境中就可以致敏,不一定需要直接与动物皮屑接触。
皮内试验
将致敏原或抗体注入皮内,观察其反应以判断机体免疫或过敏状态的试验。可分为四类:(1)速发性变应原皮内试验,一般于20分钟内出现反应;(2)毒素和抗毒素的中和反应,如锡克氏试验、狄克氏试验、舒-查二氏试验等;(3)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,如结核菌素试验等,需24~48小时出现反应;(4)抗体被动转移试验,如普-屈二氏反应(P-K反应)。
气传花粉
气传花粉又称风媒花粉。指藉风力传播的花粉。在花粉症的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性。这种花粉具有数量多、体积小、重量轻和分布范围广的特点,能随风飘扬到较远的地区。
阿司匹林哮喘
阿司匹林哮喘又称阿司匹林诱发哮喘。应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诱发的哮喘。患者常有内因性支气管哮喘的既往史,少数患者有外原性支气管哮喘的既往史,在服用上述药物后症状加重,甚至死亡。
免疫疗法
用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的方法强化或抑制免疫应答的治疗方法。常用的生物制品有下列几类:(1)免疫球蛋白:从人血中提取,可治疗风疹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;(2)特异性免疫球蛋白:由疾病恢复期患者或超免疫动物的血清中提取,如麻疹、腮腺炎、牛痘免疫球蛋白等;(3)治疗用抗血清:用免疫动物血清制得,如肉毒、白喉、破伤风抗毒素;(4)菌苗、卡介苗、短小棒状杆菌等;(5)致敏淋巴细胞;(6)过敏原脱敏治疗亦列为免疫治疗。
枯草热
即“花粉症”。由博斯托克(Bostock)于1828年首次提出枯草热这个名词,用以指夏秋季发生的五官及呼吸道的卡他性炎症,因为当时他错误地认为症状的发生由接触枯草引起。1872年怀曼(Wyman)指出此名词不恰当,既不是枯草引起(而是由花粉过敏所致),也不发热,应称之为花粉症。但枯草热之名至今仍有沿用。
变态反应
变态反应是一类特殊的病理性免疫反应,由于反应的异常,可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。变态反应意为“改变了的反应性”。变态反应可分为Ⅰ、Ⅱ、Ⅲ和Ⅳ。
寒冷性荨麻疹
由寒冷这种物理刺激引起的荨麻疹。可由接触冷风、冷水或其他低温物质引起。在一些慢性荨麻疹病例,寒冷可能是触发因素之一。本病也常与其他类型的荨麻疹伴发
青霉素反应
由接触青霉素所致的变态反应,是药物反应中常见的类型。可引起荨麻疹、发热、关节痛等,也可发生过敏反应
皮肤划痕症
皮肤划痕症又称皮肤划痕性荨麻疹。皮肤受机械刺激(如抓、划)后发生反射性血管收缩,皮肤出现瘙痒、红晕和肿胀反应。
人工荨麻疹
即皮肤划痕症。
激发试验
激发试验用以确定患者的敏感性的一种试验。激发试验模仿自然发病过程,用致敏物来触发机体反应,例如支气管激发试验。
湿疹
湿疹是皮肤浅层的炎性病变,发病机制多为Ⅰ型和IV型变态反应。病因较为复杂,临床表现各异,急性期主要为皮肤红肿、水疱渗液,慢性者为结痂及脱屑,反复发作可导致皮肤角化粗糙,发生树皮样改变。瘙痒是最突出的症状。
敏感性
敏感性有三个意义:
1 机体对致敏物质的敏感程度。决定于致敏物质的质和量,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、被致敏程度、年龄、健康状况、精神状态,以及外界非特异性因素的影响等。
2 在免疫学中,用以指测试方法的灵敏度。
3 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易感性。
免疫疗法
用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的方法强化或抑制免疫应答的治疗方法。常用的生物制品有下列几类:(1)免疫球蛋白:从人血中提取,可治疗风疹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;(2)特异性免疫球蛋白:由疾病恢复期患者或超免疫动物的血清中提取,如麻疹、腮腺炎、牛痘免疫球蛋白等;(3)治疗用抗血清:用免疫动物血清制得,如肉毒、白喉、破伤风抗毒素;(4)菌苗、卡介苗、短小棒状杆菌等;(5)致敏淋巴细胞;(6)过敏原脱敏治疗亦列为免疫治疗。
免疫
免疫是生物识别和排除外来或内在有害因素的能力。通过免疫细胞及其产生的各种介质来发挥作用。根据获得的方式,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;根据其针对的物质,可分为特异性的和非特异性的两类;根据其作用方式,可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,根据其后果则可分为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,后者包括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两类疾病。
食物日记
食物日记指患者记录自己一日内所进食的品种和数量,用以判断食物变态反应症状的发生与进食的关系,从中可寻找致敏食物的线索。
嗜酸粒细胞
又称嗜伊红细胞,白细胞的一种,其特征为胞浆内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。在Ⅰ型变态反应患者的血液中和分泌物中嗜酸细胞常明显增加,与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。在某些寄生虫病、肿瘤等疾病中嗜酸细胞也增加。
葎草
葎草属于桑科植物。俗称“拉拉秧”,开花期7~9月底。为我国秋季花粉症的致敏植物之一。
季前脱敏
在发病季节前开始的脱敏治疗。于发病季节到来时争取达到最大耐受量,季节过后治疗停止。是常用的一种脱敏方式。适用于常年性脱敏治疗已达有效剂量的患者。
抗原抗体反应
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出现的反应。可导致三种结果,其一是引起肥大细胞、嗜碱细胞脱颗粒,并释放介质,导致I型变态反应;其二是产生细胞毒效应,导致Ⅱ型变态反应;其三是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,即Ⅲ型变态反应。
特应性皮炎
又称变应性湿疹、特应性湿疹等。是一类有瘙痒症状、常与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有联系的、有特殊临床表现的皮肤病。
特发性荨麻疹
指原因不明的荨麻疹。占荨麻疹病例的大多数,与细菌感染,食物、药物、代谢和内分泌异常和精神因素等可能有关。
豚草
豚草属植物,一年生草本。其花粉量多,具有极强的致敏性。豚草是美国花粉症的主要致敏花粉,现在豚草在我国也有发现。
吸入过敏
由于吸入致敏物质而发生的过敏反应。症状主要表现在呼吸道,临床常见者例如花粉症、过敏性鼻炎、支气管哮喘等。吸入过敏原也可引起呼吸道以外的变态反应。
速发型变态反应
接触过敏原后数秒钟至数小时内发生的变态反应,即Ⅰ型变态反应,其发病机制是机体暴露于过敏原后,产生特异性IgE抗体,IgE附着于肥大细胞等细胞,使机体处于敏感状态,当再次接触变应原时,发生变应原抗体反应,导致肥大细胞等发生脱颗粒反应,释放出介质,作用于气管、粘膜或皮肤而产生临床表现。
支气管激发试验
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,其特点是模拟自然发病情况,使患者吸入少量过敏原或乙酰甲胆碱,以激发症状,要求患者的肺功能可以经受一次哮喘发作,因为试验有诱发哮喘的可能性
运动性哮喘
又称运动后哮喘、运动性支气管痉挛。剧烈的体力活动后导致的哮喘发作。原因不明,运动性哮喘常于剧烈运动后1-10分钟发作,并在2-5分钟内达到高峰。症状常在休息后自行缓解。
职业性哮喘
因职业性暴露而引起的哮喘。可能由职业性致敏物引起,也可能与非特异性的支气管收缩物质有关。其特征是在工作暴露期发病,离开工作环境症状即缓解、消失,病变多为可逆性的,但反复发作可导致不可逆性改变。
哮喘持续状态
是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严重类型。支气管平滑肌持续处于痉挛状态,对各种治疗的反应不佳,可导致全身性严重缺氧,引起一系列不可逆病变,使支气管哮喘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I型变态反应
盖尔和库姆斯(Gell & Coombs)对变态反应的分型的一种,又称速发性变态反应,由IgE介导。发病机理是过敏原刺激下浆细胞产生特异性IgE,IgE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表面,当再次与同一过敏原接触时,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表面发生抗原抗体反应,激活细胞内一系列酶反应,导致脱颗粒现象,并释放化学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、通透性增高、平滑肌痉挛、腺体分泌亢进,嗜酸粒细胞浸润等一系列现象。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、支气管痉挛、皮肤红肿、瘙痒、粘膜或结膜充血、分泌物增多等。
药物反应
是指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。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类。免疫性药物反应主要是指药物过敏反应。非免疫性药物反应可由以下原因引起:(1)药物超量;(2)机体耐受性差;(3)药物的毒、副作用;(4)继发作用,如抗生素所致的菌群失调等。
迟发型变态反应
又称延迟性过敏反应,是指接触变应原后一段时间,如数小时至数日发生的过敏反应。属于盖尔和库姆斯(Gell & Coombs)氏提出四型分类法中的Ⅳ型变态反应,属细胞免疫(因为不是由抗体介导,而是由细胞介导的)。
变应性皮炎
因变态反应引起的皮炎。可属盖尔和库姆斯(Gell&Coombs)氏所分型I~IV型的任何一型。常见者为荨麻疹、湿疹、接触性皮炎、特应性皮炎、血管性水肿等。
花粉症
花粉症是由于致敏花粉导致的常见过敏性疾病,花粉症主要具有以下症状:(1)发作性喷嚏,严重者一次可打十多个甚至几十个;(2)鼻腔分泌物增多,主要是清水涕;(3)鼻塞,由于鼻粘膜肿胀所致。有一定的地域性,往往季节性明显。如不及时治疗,有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。
迟发哮喘反应
迟发哮喘反应为接触过敏原后发作相对迟缓的哮喘反应。对于这类情况,患者往往不太容易发现和给医生提供过敏原,因为在接触过敏原当时并不发生哮喘反应,这点与速发性哮喘反应不同。
春季结膜炎
春季结膜炎又称春季卡他性结膜炎、春季卡他。是眼结膜过敏性炎性病变,累及双侧,可合并过敏性鼻炎存在,也可单独存在。多见于温热带地区。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反应病史。主要表现为眼睑和结膜红色充血、水肿、奇痒、羞明。
胆碱能性荨麻疹
胆碱能荨麻疹又称乙酰胆碱性荨麻疹。是一种皮损范围较小的荨麻疹,可呈针尖样,伴瘙痒感或疼痛感,常与受热、情绪波动或运动可能有关。
点刺试验
又称挑刺试验。是测试速发型变态反应致敏物的皮试方法之一
肥大细胞
为I型变态反应中的重要细胞,存在于组织中,含有嗜碱性颗粒,当细胞发生脱颗粒时,这些颗粒中的介质可释放出来引起临床症状。
风媒花粉
又称气传花粉,是指藉风力传播的花粉。在花粉症的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性。这种花粉具有数量多、体积小、重量轻和分布范围广的特点,能随风飘扬到较远的地区。
固定性药疹
又称固定性色素性红斑。为药疹的一种类型。皮肤损害常固定于一个部位。每次接触致敏药物后即在该部位引起皮疹的重现或加重。皮损多为圆形或椭圆形,消退后常遗留色素沉着。常由磺胺药、感冒药(解热镇痛药)等引起。
光敏性皮炎
光接触性皮炎的一种。由组织受光照后形成的抗原物质引起免疫反应所致。
酶
酶又称酵素。是指某些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。目前已发现2000多种。分子量在数万至数十万之间。生物体内的含量一般极少,能参与生物体的各种生理生化活动,起催化剂的作用。酶不同于一般的催化剂,它有特殊的催化能力,在常温和常压下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的7至13次方倍,如一个过氧化氢酶分子在一分钟内能使500万个过氧化氢分子分解为水和氢,比铁离子的催化效率高10的9次方倍。酶还有严格的专一性,一种酶一般只能专一地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。其缺点是不稳定,易受外界条件(如酸、碱和热等因素)的影响而变性失活。
气传变应原
由空气传播的抗原性物质。如花粉、霉菌孢子和菌丝、生物性碎屑、动物的排泄物等。是引起呼吸道变态反应的重要致敏物质。
皮肤试验
用致敏原在皮肤进行试验的诊断方法。包括接触试验、斑贴试验、划痕试验、皮内试验和点刺试验、被动转移试验等等。常用以检测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的致敏原,试验的结果必须结合病史、体检所见和其他临床资料才能作出正确判断。
霉菌过敏
由霉菌过敏引起的过敏反应,包括鼻炎和哮喘等,也可引起荨麻疹。
荨麻疹
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。在纪元前已发现可由野生植物荨麻摩擦皮肤而引起,故名荨麻疹。基本病理改变为表皮及真皮层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扩张,导致血浆和淋巴液在真皮层内积聚,形成局限性的风团样皮疹。病因复杂,变态反应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。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自限性皮肤痒疹,常在数小时内自行消退,且不遗留任何痕迹。
免疫反应
抗原与抗体结合或抗原与淋巴细胞接触而导致的特异性反应。表现为体内的免疫细胞分裂和分化、抗体产生、免疫细胞的激活等,导致免疫耐受性、移植排斥、各种类型的超敏反应等。在体外表现为凝集反应,沉淀反应、中和反应、淋巴细胞转化等。
慢性荨麻疹
病程较长的荨麻疹(>6周)。由于触发因素持续存在使病情不能缓解。有些患者致病原因可能不属变态反应,甚至也与组胺的释放无关。不少患者与精神因素有关,而后者可能只是一个附加因素。
酶联免疫法
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的非放射免疫测定的一种方法。例如测定血清IgE时可将抗原固定于载体,使与血清作用,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,再使其与酶(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)标记的抗IgE抗体结合,再加入可被酶水解的底物,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分光光度计测定底物水解后的吸收值,从而计算出血清中IgE的含量。此法的优点是不用放射性同位素,可测定用一般免疫学方法不能测定的微量抗原或抗体。临床常用以测定I型变态反应患者血清中IgE含量。
斑贴试验
斑贴试验主要用于确定接触性过敏原。将抗原直接置于试验部位,接触48小时,除去抗原后72或96小时观察结果,阳性反应为局部红斑、风团、丘疹或水疱,严重的可发生皮下出血和局部溃疡。
丘疹性荨麻疹
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表现为充血性丘疹的荨麻疹,常与虫螯叮咬致敏有关。鸟虱、猫虱、狗虱、人虱、臭虫、蚊、白蛉等是常见的致敏昆虫,皮疹常成堆发生,丘疹中央可有不甚明显的凹陷或水疱形成,为虫咬的痕迹,痒感非常明显。
热性荨麻疹
由于局部受热而发生的荨麻疹。例如热性荨麻疹患者在43℃、5分钟可使局部发生风团样反应,用冷水冲洗可使皮损迅速消退。
皮肤反应
皮肤反应有三个意义:
l 应用变应原进行皮肤试验所发生的反应。是诊断变态反应病常用的方法。
l 变态反应病、特别是药物变态反应的皮肤表现。如瘙痒、荨麻疹、湿疹、多形性红斑和剥脱性皮炎等。
l 用病原体制剂作皮肤接种时发生的炎症性或刺激性反应。常用以诊断结核、麻风、梅毒、鼻疽、伤寒和霉菌感染等疾病。
蒿属植物
属于菊科。我国各地均有分布,开花期在7~9月。为我国秋季花粉症最重要的致敏植物之一。
色甘酸钠
又称色甘酸二钠,为常用抗变态反应药物之一。可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,用以治疗和预防速发型变态反应。
日光性荨麻疹
由日光照射引起的荨麻疹。
食物过敏
由食物致敏引起的反应。可以表现为进食后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、腹泻等,也可以表现在消化系统以外的器官,引起多种其它表现如皮疹、瘙痒、哮喘、休克等等。
食物耐受不良
食物耐受不良是指由于体质和习惯的原因而不能耐受某些食物,与食入品种和量有较大关系,如饮酒后的头晕、皮肤充血,饮牛奶后的腹泻,进食脂肪类食物后的消化不良等。
螨
螨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重要致敏物之一。活螨、死螨残片、排泄物等均有很强的致敏性。影响螨生存的主要因素为湿度和温度,螨喜生活在潮湿和温暖的环境,故螨引起的变态反应病也可能有一定的季节性。螨不仅为呼吸道变态反应病的重要致敏物,还可引起呼吸道以外、如皮肤过敏。
急性荨麻疹
病程在6周以内的荨麻疹。可能由一次诱发因素触发引起,如触发因素不继续存在,症状可于短期内缓解。引起症状的介质主要为组胺。
脱敏
脱敏治疗又称减敏治疗。用少量递增的方法将抗原物质引入体内,以提高机体对抗原物质的耐受性,达到不发病或发病明显减轻的治疗目的。
接触性皮炎
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物质导致的任何皮肤损害。包括皮肤红斑、水肿、水疱、渗液、脱屑、角质化等。
接触性过敏原
接触性过敏原是指能引起接触性变态反应的物质。包括染发剂、金属、药物、家用日化、化学原料、染料、植物、动物等。
昆虫变态反应
对昆虫产生的变态反应。反应可通过昆虫叮螫、吸入或接触昆虫的鳞、毛、蜕皮、残骸、分泌物、排泄物等引起。主要为I、Ⅲ型变态反应。
特应性
又称特应敏感性。一种与遗传有关、有典型家族过敏反应病史的临床超敏状态。患者易发生花粉症、支气管哮喘、荨麻疹、湿疹等Ⅰ型变态反应病。接触变应原后,IgE抗体明显升高,皮肤试验常对多种变过敏原呈阳性反应,常见的过敏原为花粉、屋内尘土、螨、霉菌、食物等。
抗组胺药
抗组胺药是指能与组胺竞争组胺受体的一类药物。组胺受体有H1和H2两种,故这类药物有H1和H2拮抗剂之分。通常用于治疗变态反应病的抗组胺药多属H1拮抗剂,广泛应用于I型变态反应病的治疗。H2拮抗剂抑制胃液的分泌作用显著,用以治疗消化性溃疡病。
特异性脱敏
又称特异性免疫疗法。用特异性变应原进行的脱敏。用特异性致敏物通过注射,由患者能耐受的小剂量开始,逐渐增加剂量,经一定时间后,达到虽接触致敏物也不产生临床症状、或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的目的。由于特异性脱敏并不能改变患者的过敏体质,故一般不易达到完全解除敏感性的程度,为此有些学者主张将“脱敏”一词改为“减敏”,但由于“脱敏”一词沿用已久,故习惯上仍称为脱敏。
遗传性血管性水肿
一种遗传性补体系统缺陷病。临床表现为局限性、无痒的皮肤和粘膜水肿。常由创伤诱发,但部分病例诱因不明,可因喉水肿而引起死亡。
速发型变态反应
接触过敏原后数秒钟至数小时内发生的变态反应,即Ⅰ型变态反应,其发病机制是机体暴露于过敏原后,产生特异性IgE抗体,IgE附着于肥大细胞等细胞,使机体处于敏感状态,当再次接触变应原时,发生变应原抗体反应,导致肥大细胞等发生脱颗粒反应,释放出介质,作用于气管、粘膜或皮肤而产生临床表现。
哮喘
一种以肺、呼吸道气流阻力增加为特征的疾病。呼吸可伴有哮鸣音,多与过敏原有关。气流阻力增加的原因可与环境因素有关,特别是吸入某些对常人不发生影响的致敏物质。有些患者也可能原因不明。患者在接触、气道对某些物理(如冷空气)、化学因素(浓烈的香味)和体力活动等。一般为阵发性发病,也可为持续性的。
组胺疗法
在患者能耐受的范围内用逐渐递增剂量的方法注射组胺,以治疗某些变态反应病的方法。作用可能是提高机体对组胺的耐受能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。现用于治疗变应性头痛、变应性眩晕和荨麻疹等。
组胺
组胺是一种重要的胺类。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内,尤以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细胞中为多。平时与肝素结合,成为上述两种细胞中的颗粒的组成成分,处于不活动状态。当细胞受伤或受抗原抗体反应激发时,可大量释出,引起毛细血管扩张、血管通透性增高、组织水肿、血压下降、平滑肌痉挛、分泌活动亢进、嗜酸细胞趋化等反应,是Ⅰ型变态反应的重要介质。
终点滴定
用过敏原进行生物测定的方法之一,用不同浓度的过敏原进行皮肤试验,可以标定过敏原浸液的相对强度或剂量,也可用终点滴定确定脱敏疗法(又称免疫疗法)注射的起始浓度。
药疹
又称药物性皮炎。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、粘膜炎性反应。皮疹可表现为风团红斑、湿疹、多形红斑、剥脱性皮炎等。
血管性水肿
又称血管神经性水肿,一种局限性水肿。主要发生于皮下组织或真皮深层。有的与物理刺激有关,有的则由化学刺激或食物致敏引起,有的病例则原因不明。好发于皮下组织较疏松处,如口唇、眼睑、外生殖器等处,如发生于喉则可因呼吸困难、严重者可导致窒息而死亡。
过敏性鼻炎
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,是通过变态反应引起的鼻粘膜的卡他性炎症。常见症状包括鼻痒、喷嚏、流清涕,鼻堵,严重时需要张口呼吸。一般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类。
花粉
存在于雄蕊上的植物雄性生殖细胞。不同种属的植物其花粉形状各异,能引起花粉症的花粉称之为致敏花粉。研究其形态、分布、传粉期和致敏性等对防治花粉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变态反应性鼻窦炎
变态反应导致的鼻窦病变,由于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是连续的,所以常与过敏性鼻炎同时存在,单独发生者较少见。慢性经久不愈的鼻窦炎常与过敏反应有关。
过敏原
过敏原又称致敏原、变应原等,是指能激发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。通常指在过敏体质的人中,能与IgE抗体结合引起变态反应的物质,如花粉、屋内尘土、螨等。
季节性过敏性鼻炎
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又称花粉症。特应性个体由于花粉致敏所引起的一类疾病。其症状主要表现于鼻粘膜、眼结膜和支气管,特点是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,此季节与致敏花粉的播粉期相符合。具有一定的地区性。
花粉计数
对空气中花粉飘散量的计数。根据测得的花粉计数和分类可以预知花粉症患者病情发展的趋势,与花粉症的防治和研究有密切关系。
动物过敏原
又称动物源性致敏原,是指能引起过敏反应的动物蛋白质。包括肉类食物、动物皮屑毛发、分泌物和排泄物等。
严重过敏反应又称之为急性全身过敏症或过敏性休克。常见表现为循环衰竭、低血压、支气管痉挛、荨麻疹、血管性水肿、喉水肿等。其发病急骤,临床变化快,是变态反应科最紧急的临床情况,如抢救不及时可发生死亡。
风团
具有瘙痒的隆起皮疹。形状一般为圆形,也可不规则。因局部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、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真皮内血管扩张。渗出所致,为多种皮肤病的常见皮疹形态。多见于I 型变态反应。
光接触性皮炎
单独由光线或通过某些化学品、药物、食物、植物产品等口服或局部接触后,在光线作用下产生的皮肤损害。根据致成损害的途径不同,有光毒性皮炎和光敏性皮炎之分。
花粉计数
对空气中花粉飘散量的计数。根据测得的花粉计数和分类可以预知花粉症患者病情发展的趋势,与花粉症的防治和研究有密切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