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用药有禁忌
(1)慎用阿司匹林
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对小孩感冒发热,确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。但是,对12岁以下的儿童要慎用。英国卫生部门经多年调查,确认12岁以下儿童,服阿司匹林容易患瑞氏综合征。瑞氏综合征开始时发热、惊厥、频繁呕吐,最后昏迷、肝功能受损害,很容易误诊为中毒性脑病或病毒性脑炎。儿童患流感、水痘时,服用阿司匹林导致瑞氏综合征的机会,比其它情况要高25倍。
(2)忌服维生素A
维生素A与骨骼的生长有关,它可以使软骨成熟、退变。维生素A不足时,可减慢骺软骨细胞的成熟过程。一个健康的小孩不会缺乏维生素A,故随便给小孩服维生素A是错误的。维生素A服多了,可影响骨的发育,使软骨细胞造成不可逆的破坏,骨只长粗而不长长,使孩子成为一个长不高的矮子。
(3)忌服速效感冒胶囊
速效感冒胶囊,因其疗效快、服用方便而成为感冒药中的佼佼者。但是,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,肝脏解毒功能也不够健全,在感冒发热时若服用了速效感冒胶囊,易引起惊厥,可导致血小板减少,甚至肝脏损害。故婴幼儿感冒时,要忌服速效感冒胶囊。
(4)忌滥服补药
家长滥给小孩服用中药滋补剂的现象,可说是司空见惯。如服用人参、人参蜂皇浆、冬虫夏草、冬虫草精、北芪精等等。家长的动机是为孩子好,有的是看到孩子在学校学习紧张、功课多给以进补,有的是想让孩子能有高大的体格身材,有的是出于与邻居攀比等多种思想动机,殊不知,这早、晚一支的补剂把孩子推向了病态:男孩子口唇边汗毛变粗、变长,阴茎变粗、易勃起;女孩子乳房在八九岁就开始增大,且有阴蒂增大等现象。这些由滥用补品而制造出来的性早熟,业已成为儿科的新疾病。目前医学界对此束手无策,医生深感棘手。
(5)新生儿忌用退烧药
新生婴儿比较容易发烧,这是因为新生婴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,保暖、出汗、散热功能都较差。当生病、环境温度改变或喂水不足时,都可以引起发烧,如果此时随便服用退烧药,往往会招来大祸。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很差,在服用退烧药后,常可使体温突然下降,出现皮肤青紫,严重者还可出现便血、吐血、脐部出血、颅内出血等,可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。因此,退烧药(如阿司匹林、小儿退热片、APC等)是新生儿的禁用药。处理新生儿发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退烧,如暴露肢体、枕冷水袋、酒精擦身等等。应注意的是体温一旦下降,应立即停止降温继续下降而导致体温不升。
(6)小儿服用维生素C时忌吃猪肝
因为猪肝含丰富的铜元素。铜元素能促进维生素C的氧化,使其降低或失去原有的生物效能。
(7)小儿补钙期间忌食菠菜及其菜汤
因菠菜中的草易与钙形成草酸钙而沉淀,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。
(8)服铁剂禁忌
铁剂(硫酸亚铁、枸橼酸铁铵糖浆等)忌空腹服用,否则刺激胃肠道;也忌与牛、豆浆、苏打饼干、菠菜汁、茶水等同服。这些食物均有碍于铁的吸收。
(9)忌用氨茶碱
非用不可时,应严格按医生指导掌握用量,超量会导致氨茶碱急性中毒,出现烦燥不安、出虚汗、心动过速甚至休克死亡。
(10)忌滥用抗菌素
抗菌素虽有抑制细菌的突出效用,但对人体的损害也是比较严惩的,主要是对肝、肾、听神经,甚至血液系统有损害。小服用后,即使未出现明显的损害,也会显得身体很虚弱,所以不要轻易服用;非用不可时,一定要控制用药量,不要长期使用。能用中药解除的疾病,尽量避免用抗菌素。
新生儿忌用药
①氯丙嗪,可致麻痹性肠梗阻;
②磺胺类、亚硝酸类,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,临床表现为缺氧性全身发紫;
③奎宁,易发生血小板减少,临床表现为皮肤稍挤压即出现局部青紫;
④伯氨喹啉,易引起溶血性贫血,表现为呼吸急促、全身青紫,有血样尿。
婴儿忌用药
①呋喃旦啶,引起多发性神经炎,表现为手、足皮肤麻、胀、痛感或蚁行感,并逐渐向干伸延,严重时手拿不住东西,足背抬不起来,感觉全部消失,皮肤粗糙、冰凉、不出汗;
②四环素,引起呕吐、腹泻、牙釉质发育不全及黄染,并有终生不退的可,骨骼生长尺缓,小婴儿还会产生脑水肿;
③肾上腺皮质激素,可致脑水肿,引起胃溃疡、肠粘膜坏死或穿孔、骨质疏松、眼晶状体突出、高血压;
④甘草制剂和麻黄素,一般应禁用;
⑤维生素D,服用不宜多,否则引起婴儿高血压;
⑥硬脂酸和红霉素,可引起胆汁郁滞性肝炎,初起时眼白发黄,严重时全身黄染;
⑦肼苯哒嗪,可致红斑性狼疮综合征。
小儿应慎用外用药
小儿的皮肤娇嫩,角质层发育差,血管丰富,故局部涂药或用药水洗澡时有极强的吸收和渗透能力。因此,在小儿使用外用药物时,为避免导致皮肤损伤和吸收中毒,应该注意下列几点:
1.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(1个月以内),切忌使用有胶布、氧化锌软膏以及膏药之类的硬膏剂敷贴在皮肤上,否则容易引起接触性皮炎。
2.小儿患皮肤病或进行皮肤消毒时,一般不宜使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,如水杨酸、碘酒等,以免使皮肤发生水疱、脱皮或腐蚀。如必须使用,应从低浓度开始,若出现刺激症状,应立即停药或改用缓和的药物治疗。
3.局部涂药面积不可过大,浓度不宜太高。例如硼酸,一般用于小面积湿敷,毒性不大,但如果用于大面积皮肤病,则可通过创面吸收发生急性中毒,甚至引起循环衰竭与休克而死亡。婴幼长儿(3岁以内)对滴鼻净(萘唑啉)极为敏感,临床医生有时疏忽,用1%滴鼻净给婴幼儿治疗鼻炎而引起中毒症状。小儿只能使用0.05%淡液滴鼻净。新生儿不应该用。此外,酒精用之不当也会造成吸收中毒,如小儿高热用大量酒精擦浴,可引起昏迷、呼吸困难;皮质激素软膏大面积外用能引起全身水肿等。